内容介绍
编辑
带着南下开封朱仙镇采访的余兴,我们搭乘了北去山西新绛的列车。怀着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绛州的向往,带着探寻新绛地区木版年画的责任,我们走进了这块曾经有着辉煌雕版印刷业的圣地。
绛州木版年画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兴起的。根据史料记载,北宋雍熙三年出版的《佛说北斗七星经》为绛州年画的鼻祖,到了明代,木版年画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流派,在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它的绘画、刀刻,线条细腻,手法独特,所印制的年画颜色鲜亮、人物传神,内容题材与传统的春节习俗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寄托着人们祈求幸福、驱灾避邪的美好心愿。据传新绛木版年画的老字号有著名的“七大家”、“八小家”,加上散落在乡间的十几家画庄,全县的老字号共有三十多家。像“益盛成”、 “天福成”、 “景记”、 “光前堂”都是有名的年画作坊。绛州木版年画的规模之大、历史之久不逊于朱仙镇、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等大型年画产地,而它的传承情况却令人感到分外遗憾,甚至心酸。比起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有序,新绛木版年画曾经享誉四方的老字号画店早已不复存在,老画店现健在的传人无一从事此行业,家里几乎没有留存老版,老画版被纷纷变卖,家族年画的传人也因为年画市场的衰落而改衍。当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时,它就像被随意丢弃的无用之物。
所幸的是新绛县古交镇中社村农民郭全生,原为木工的他在走村串户制作家具的过程中,偶然看到了一些木版年画,他被这门古老精湛的艺术深深地吸引,从好奇、临摹到痴迷,就此走上了传承和创新木版年画艺术的道路。为了改变木版年画无人传承的现状,他多次走访老字号作坊“天福成”、 “益盛成”、 “景记”的后人和临近县市的老艺人。经二十余年的艰辛实践,现已熟练掌握了新绛木版年画的雕刻、印刷、装裱等一系列传统技艺。郭全生的出现不是偶然,是新绛这块遍布文化遗产的土壤培育了他这样的民间艺人,因此郭全生当之无愧地成为新绛地区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新绛木版年画的生产有其深厚的历史、社会根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绛州木版年画生长于民间,扎根于农村,源远流长,是绛州先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朴素认知及在艺术上的升华,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瑰宝。传承文化,雕刻历史,穿越千古时空,绛州木版年画除了带给人们温暖与吉祥的记忆,它依然执著地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仰——镌刻,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