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编辑 切换书籍有效性 上传封面 修改BasePV
城市文脉与公共艺术
分类 高教类
ISBN 978-7-5618-7241-3
开放标志
尺寸 异16
字数 201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 高雨辰
印次 1印
版次 1版
定价 39.00
印张 9.25
包装 平装
出版日期 2022-07-26
印刷日期 2022-07-26
PV
Base_PV
页数 148
购买地址 https://item.jd.com/13368631.html

内容介绍 编辑


本书主要内容是基于城市文脉理论重新梳理公共艺术的创作理念并探讨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场域精神的塑造与提升手法。首先对文脉思潮演变和文脉与城市构架关系的理论进行梳理;其次,针对我国城市文脉保护的现存问题和潜在机遇,探讨通过公共艺术设计的手法来实现对城市文脉的保护,从而达到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目的;再次,借鉴国外经验,探寻如何实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脉的高度契合,使公共艺术设计能成为城市文脉保护的重要手段;注重城市居民的情感需求,使公共艺术作品能真正受到大众群体的接受,而非如艺术品一样的只遵从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意识。

图书目录 编辑


第1章 城市与文脉
1.1 城市文脉的形成与承载
1.1.1 何为“城市文脉”
1.1.2 “城市文脉”之所在
1.1.3 城市与文脉的伴生关系
1.1.4 建筑学视阈中的城市文脉
1.2 “城市文脉”之特征
1.2.1 城市文脉的抽象性与具象性
1.2.2 城市文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1.2.3 城市文脉的稳态性与变异性
1.2.4 城市文脉的特定性与非共有性
1.2.5 城市文脉的宏观性与微观性
1.3 城市文脉的“标志性统领式”文化意义
1.3.1 城市文脉蕴含了“标志性统领式”文化的因子
1.3.2 “标志性统领式”文化对城市文脉研究的意义
1.4 小结
第2章 城市文脉与公共艺术的互生
2.1 城市文脉与公共艺术的内在关联——公共性思想
2.1.1 公共性思想的生成
2.1.2 理性思想与公共性思想的碰撞
2.1.3 现代社会公共性思想的升华
2.2 集体记忆:城市文脉的公共艺术土壤
2.2.1 何谓“集体记忆”
2.2.2 城市文脉的人文历史积淀
2.2.3 社会转型期文脉的自洽性转变
2.2.4 标志性统领式的文化内涵
2.3 以城市文脉为先导的公共艺术创作原则
2.3.1 公共艺术作品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尺度性
2.3.2 公共艺术作品尊重集体记忆的情感性
2.3.3 公共艺术作品传承文脉的合理场域性
2.3.4 公共艺术作品体现互动的功能性
2.4 小结
第3章 城市文脉语境下的公共艺术设计策略
3.1 文脉提取:公共艺术设计中城市文脉的提取路径
3.1.1 城市历史路径
3.1.2 城市地理路径
3.1.3 城市民俗路径
3.2 文脉表达:公共艺术设计中城市文脉信息的表达策略
3.2.1 城市历史场景再现表达
3.2.2 城市历史文化符号象征表达
3.2.3 城市精神隐喻表达
3.2.4 城市地理文化的间接表达
3.2.5 城市民俗文化的直接表达
3.3 基于城市文脉的公共艺术设计策略
3.3.1 公共艺术传播城市文化形象
3.3.2 公共艺术承载城市记忆
3.3.3 公共艺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3.3.4 公共艺术促进社区交流氛围
3.3.5 公共艺术构建宜居生态环境
3.3.6 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品质
3.4 小结
第4章 城市文脉的公共艺术表达
4.1 以城市文脉为先导的公共艺术表达手法
4.1.1 情景再现与抽象隐喻
4.1.2 抒情装饰与象征符号
4.1.3 视觉戏谑与趣味体验
4.2 不同设计风格引导下的城市文脉的艺术化表达
4.2.1 波普主义风格
4.2.2 后现代主义风格
4.2.3 现实主义风格
4.2.4 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4.2.5 装置艺术风格
4.3 小结
第5章 基于城市文脉的公共艺术设计实证研究——以沈阳铁西工业区为例
5.1 沈阳铁西区城市文脉特征及现状
5.2 铁西区城市文脉保护视野下的公共艺术设计实证研究
5.2.1 铁西工业文化走廊
5.2.2 铁西重型文化广场及1905创意文化园
5.2.3 铁西劳动公园
5.3 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编辑


防伪码


批次 生成时间 生成者 防伪码数量 开放标志

没有任何记录!

在线试读 上传PDF预览


编辑推荐


多媒体资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