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建筑/建工类- 建筑教材与教辅 - 建筑结构 |
---|---|
ISBN | 978-7-5618-2040-7 |
开放标志 | |
尺寸 | 185mm×260mm |
字数 | 730千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樊振和 编著 |
印次 | 第七次 |
版次 | 第四版 |
定价 | 78.00 |
印张 | 18.25 |
包装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13-03-01 |
印刷日期 | 2013-03-01 |
PV | |
Base_PV | |
页数 | 282页 |
购买地址 | https://item.jd.com/10626325.html |
针对目前同类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不足之处,本教材对建筑构造课程教材的内容安排做了比较大的改革。将建筑构造教材的内容安排从建筑六大构造组成部分各为一章的六章内容改变为建筑承载系统、建筑围护系统、建筑装修和建筑变形缝共四章(详见附录)。
本书特色及创新:
针对目前同类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不足之处,本教材对建筑构造课程教材的内容安排做了比较大的改革。将建筑构造教材的内容安排从建筑六大构造组成部分各为一章的六章内容改变为建筑承载系统、建筑围护系统、建筑装修和建筑变形缝共四章(详见附录)。下面将这种安排方法的特点及内容做一扼要介绍:
(一)以系统划分章节代替按构造组成划分章节,从整体上把握建筑基本功能在建筑构造设计中的表述
除绪论部分外,首先按建筑基本功能划分为建筑承载系统和建筑围护系统两章。建筑承载系统一章,包括常用建筑结构体系简介,并将各类建筑结构分为竖向分系统、水平分系统及地下结构三个部分,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介绍;建筑围护系统一章则包括建筑保温、建筑隔热、建筑防水、建筑防潮、建筑隔声、建筑防火及疏散等六个部分的内容,将建筑各构造组成部分中相同围护功能各部位的构造设计进行集中、全面、系统的介绍。另外,将具有保护结构系统、丰富和加强围护系统的功能、增强建筑美观等作用的建筑装修作为独立的一章,将建筑变形缝作为独立的一章,也都体现了这种新方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方位的特点,也就是说,每一部分内容的表述,其研究对象不再只是建筑的一个一个局部,而是让研究者(学生)站在更高的方位、从全局角度来看建筑,研究它的各种基本功能要求、构造设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将相同功能的各部位构造做法集中介绍,突出他们的共性、不同特点和相互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建筑功能的更好地理解
例如:建筑承载系统中的水平分系统——楼层结构层、屋顶结构层、楼梯结构构件等,都属于受弯构件,结构类型基本都可以归纳为板式和梁板式两种,使用的材料和构造连接方法也相同,但它们之间在构件形式、承载大小等方面又有差别。再如:建筑防潮构造,包括室内地坪防潮、墙身水平防潮、墙身垂直防潮,加上勒脚及散水,将建筑物与地基土层接触的部位,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潮屏障,共同的功能将这几个不同部位的构造联系起来了,但它们之间又有建筑材料、构造方式等的区别。又如:建筑变形缝,由于不同的原因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在每一处变形缝两侧的表面,均有盖缝要求,但由于变形缝类型的不同、位置的不同等多种原因,在墙体内、外表面、楼地面、顶棚、屋面等处的盖缝材料及构造方法也不相同。
这样的内容安排方式,首先使学生明确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建筑构造原理,在整体上把握住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各个不同部位在实现建筑基本功能上的协同性以及各个部位的不同特点都能够很好地掌握。
(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课程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按新的课程内容安排方法,以不同系统和不同功能划分后进行介绍,对于各系统或相同功能的各部位在作用、类型、设计要求、常用材料等方面的一致性,只需要集中一次讲明,而不必像传统的内容安排方法中出现的在每一构造组成部分中的重复介绍的现象。相应节省下来的讲授学时,用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构造实测、实物调研等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和实践的能力。这些教学形式的采用,对于没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其优越性就更加明显了,因而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根据本人二十多年的潜心教学和改革实践,编著了《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教材,目前已由天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正式出版之前,曾作为院级教材在本科教学中使用,目前在给研究生开设的建筑构造技术课程中,也使用了本教材,学生反映良好。
该教材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及教学的适用性,能适应建筑学专业学科的发展及改革的需要。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其内容的取舍及编排有益于推动教学改革,有益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