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其他类- 职教理论、研究、规范及标准 |
---|---|
ISBN | 978-7-5618-7152-2 |
开放标志 | |
尺寸 | 异16 |
字数 | 386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刘志华 |
印次 | 1印 |
版次 | 1版 |
定价 | 48.00 |
印张 | 18.25 |
包装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2-10-22 |
印刷日期 | 2022-10-22 |
PV | |
Base_PV | |
页数 | 292 |
购买地址 | https://item.jd.com/13616399.html |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包括绪论、一至十章以及结语。
众所周知,人通常受到各自历史与本国历史的约束,这些历史构成每个人必须认识的社会环境;人人又都生活在现实之中,现实转瞬就会成为历史,也就是说人人都在塑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因此,认识并塑造历史环境,是每个人明晰自身定位进而面向未来的前提。读史使人明智。人通过了解历史,能够知晓自己和本国的现状从何而来,能够尽可能深刻认识古对今的影响以及中外互动关系,因而能够尽可能让自己和本国少走弯路。鉴于以上考虑,该书的绪论和第一章归纳现代化理论和世界主要国家乡村农业现代化进程,奠定学理基础和国际视野;第二章回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农业农村史概况;第三章先后阐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的启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直接历史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战略地位的论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与经纬,为之后几章提供历史基础和理论依托。
中共十九大报告和现行《中国共产党章程》重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指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民主指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文明指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和谐指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美丽指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农村现代化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农村现代化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现代化(这是中心或重点)、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鉴于以上考虑,第四至十章成为全书主体,先后论述土地制度、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新产业、城乡关系(以上四章对应“产业兴旺”)、改善农村民生并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应“生活富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应“生态宜居”)、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应“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详略不一,但均侧重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中心任务,也是该书论述的重点。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而且涉及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狭义的农业特指种植业。该书论述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狭义农业产值在广义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但仍占半壁江山,林业产值所占比重基本不变,渔业和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更大;2017年,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产值在广义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53.1%、4.6%、10.6%和26.9%。农业涉及农业技术和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管理、农业产量和价格水平。农业技术和播种面积是农业生产要素中物的因素,农业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肥料、水利、除虫、收获、储运等领域的技术变革和农资供给,播种面积主要涉及与农业技术紧密相关的耕地面积和复种指数。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管理是农业生产要素中人的因素,其中前者特指种植行业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结构(主要涉及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工资。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紧密结合,不仅使农产品及其使用价值被生产出来,而且使生产关系得以延续、价值出现转移和再造。因此,农业生产兼具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双重性质,同时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农业产量是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反映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进而说明耕地、资金与劳动力的产出状况。一般而言,农产品市场化水平越高,农业产量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就越大;而价格水平不仅与农产品需求相关,也和国家政策须臾不可分离。
结语概述现代化理论与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剖析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现代化特点,总结新时代中国农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特点,指出:农业现代化更具脆弱性和差异性,更受制于自然条件因而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保护,更受制于生物生长规律因而更青睐家庭经营;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显著,如何利用远多于劳动时间的剩余时间,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农民能否获得以及获得多少非农收入,决定农民能否通过多种经营大幅增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初农业税取消后,中国农民的生产自由度、消费自由度、贸易自由度、人身自由度均明显提高,符合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绪论
第一节 现代化
第二节 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一章 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概况
第一节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二节 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三节 苏俄-苏联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概述(1949-1978年)
第一节 新中国与埃及土地政策
第二节 统购统销制建立与农业合作化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人民公社时代的土地制度与粮食问题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1978-2019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改革
第二节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直接历史基础
第三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战略地位的论述
第四节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第四章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节 坚持集体所有制
第二节 稳定农户承包权
第三节 放活土地经营权
第五章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第一节 粮食与粮食安全概述
第二节 粮食安全形势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第三节 粮食生产形势与政策
第四节 粮食流通形势与风险
第五节 粮食消费形势与节约粮食工作
第六章 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拓宽在村农民增收渠道
第一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论述
第二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三节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增加在村农民的非农收入
第七章 重塑城乡关系
第一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的原因
第二节 当前城乡关系的地位与弊病
第三节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第八章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农村生活富裕
第一节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
第二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民生
第九章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宜居”
第一节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二节 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三节 保护与修复农村生态系统
第十章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第二节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第三节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
结语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与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 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现代化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农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
第五节 余论
参考文献
刘志华,男,1983年6月生,河南沁阳人,历史学博士,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出版独著1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2项,获天津大学教学竞赛全文科组“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