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出版社内部管理系统
主页
书籍管理
防伪管理
分组管理
图书分组
资源分组
分类管理
新闻管理
资源管理
轮转图片
首页轮转图片
新闻首页图片
新闻栏目图片
图书首页图片
资源首页图片
党建首页图片
首页浮动图片
身份认证
教师身份认证
作者身份认证
申请审核
约稿管理
投稿管理
样书申请
评论审核
问题反馈
注销
后台管理系统
书籍管理
书籍信息
内容编辑
返回
内容
<p> 目前</p><p><br/></p><p> 巍巍北洋,屹立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载。遥想北洋大学建校之初,即已设置律例、工程、矿冶和机械四大学门。律例作为四大学门之首,开创了我国近代法学高等教育之先河,其灵活的教学体系、严谨的治学风范、高素质的毕业生对近代中国的教育界、法学界、司法界、外交界乃至近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北洋法科走出去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同志,中国首张大学文凭获得者、海牙国际法庭首任中国籍法官王宠惠先生,著名法学家徐漠、王正廷、燕树棠以及浪漫诗人徐志摩,等等。这些杰出校友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引领了时代的发展。1917 年,北洋大学法科整体并入北京大学,法科历史就此中断。</p><p> 北洋法科虽然停办,但它的情结长存于许多海内外老北洋校友的心中。1994 年1 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天津大学正式设立经济法专业。2015 年6 月17日,天津大学法学院正式复建,圆了北洋校友的法学梦。恢复北洋法学的历史传统,重现昔日辉煌是新一代北洋法学人神圣的使命。我作为天津大学法学院的首任院长,深感责任重大。虽然相隔多年,北洋大学法科在我国法学发展史上所留存的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法学教育</p><p>管理体制,仍是天津大学法科所拥有的珍贵历史财富和振兴天津大学法学院的有利条件。学院复建一年多以来,在国家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和兄弟院校的无私帮助下,法学院秉持着“高起点、有特色、入主流、国际化”的办学方针和“崇法厚德,致公天下”的院训,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核心功能,各项事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广纳英才,吸纳了多位资深法学专家和一批有朝气、有热情的青年教师,为学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成立了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天津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研究基地、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为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此外,学院还依托这些平台基地承办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在全社会发出了洪亮的天大声音。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学院全体成员将会向着复兴北洋法学的目标一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p><p> 《北洋法学评论》是法学人大展风采的舞台。它的出现是学院的一件大喜事。作为《北洋法学评论》的首卷,我们精心收集了环境法领域的10 篇学术论文和4 篇会议综述,以飨读者。之所以选择环境法,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重大举措,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环境法领域的核心问题,可以说是“急国家之所急”,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响应国家号召的需要。其次,环境法是天津大学法学院的重点发展学科,在这一领域学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并且成立了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选择环境法作为《北洋法学评论》的首卷,方能彰显天大法学院的学术特色。</p><p> 本书得到了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蔡守秋等知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他们向我们贡献了宝贵的学术文章。在此,我要衷心感谢所有对《北洋法学评论》给予无私帮助的人。我诚恳地希望广大法学学者和读者继续关心、支持我们。</p><p> 孙佑海</p><p><br/></p>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