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其他类- 职教理论、研究、规范及标准 |
---|---|
ISBN | 978-7-5618-7278-9 |
开放标志 | |
尺寸 | 异16 |
字数 | 267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孙佑海、谈珊、田源 |
印次 | 1印 |
版次 | 1版 |
定价 | 42.00 |
印张 | 16.25 |
包装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2-11-05 |
印刷日期 | 2022-11-05 |
PV | |
Base_PV | |
页数 | 260 |
购买地址 | https://item.jd.com/13616443.html |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历久弥新的恒久主题。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可以清晰看到,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和底线,来自自然的反制也日渐显现。比如,对自然界的粗暴改造、过度开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迫使野生动物迁徙,加剧了野生动物体内病原的扩散、传播,等等。进入新世纪以来,从非典、禽流感到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再到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来自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和谐-失衡-新的和谐”的曲折发展历程后,被西方社会奉为铁律的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再破坏-再恢复”的传统发展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动摇。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如何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关系,直接关涉到人类文明的存亡和兴盛,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世界各国迫切地想要找到一条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深入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产力、全面绿色转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推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以绿色化或生态化的生产实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有机统一。
第一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生成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伟力
第二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第三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
第三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
第四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思想
第五节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思想
第六节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思想
第七节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第四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念遵循
第一节 新发展理念
第二节 双碳战略目标
第三节 高质量发展定位
第五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优化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政治体系优化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优化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文化体系优化
第四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优化
第五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体系优化
第六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治理能力提升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语境下党的领导能力的提升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语境下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语境下全民参与能力的提升
第四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语境下科技支撑能力的提升
第七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法治保障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立法保障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执法保障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司法保障
第四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全民守法保障
第五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党内法规保障
第八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全球共治
第一节 国际环境污染问题共治
第二节 国际生态破坏问题共治
第三节 国际自然资源问题共治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共治
结语
参考文献
孙佑海,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兼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法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求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撰写的咨政报告***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采用30余篇,其中10余篇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并进行了研究成果转化。
谈珊,曾任职于天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市坪山区委党校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理事。出版专著2种,合著5种,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
田源,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行为法学会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法学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会理事。发表法学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