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出版社内部管理系统
主页
书籍管理
防伪管理
分组管理
图书分组
资源分组
分类管理
新闻管理
资源管理
轮转图片
首页轮转图片
新闻首页图片
新闻栏目图片
图书首页图片
资源首页图片
党建首页图片
首页浮动图片
身份认证
教师身份认证
作者身份认证
申请审核
约稿管理
投稿管理
样书申请
评论审核
问题反馈
注销
后台管理系统
书籍管理
书籍信息
内容编辑
返回
内容
1952年,我幸运地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造园专业,成为这门学科一年级的新生。当年名为造园专业,而今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是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的汪菊渊先生和清华人学营建系的梁思成先生与吴良镛先生共同策划、建议,经教育部批准后创办的学科。中国风景园林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优秀传统,但作为学科建设则迟至新中国建立后的1951年才成立。这样我就成为第一届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该专业的新生。启蒙老师就是汪菊渊先生,他给我们上了中国园林史、西方园林史、城市及居民区绿化和设计等主要专业课程。随后,他又从杭州请来了孙筱祥先生为我们开设园林艺术和公园花园设计课程,请清华大学金承藻先生教我们画法几何和制图,从沈阳农学院请来的宗维城先生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文金扬先生教我们美术课,请陈有民先生教观赏树木学,俞静淑先生教花卉学和苗圃学,审守恒先生教园林建筑学。营造学是由清华大学的赵正之老师开设的,园林工程由梁永基、陈兆玲先生执教。这说明我的学科交叉性很强,都是由交叉学科的老师在创始阶段教的。我们五二级才有七位学生,享有这样的师资条件真是三生有辛。这就为我的学科知识打下了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我对师恩是感激不尽的。<br/> 毕业后,我留校当助教,井随专业凋整迁到当时的北京林学院。从汪振儒先生的学术报告里我知晓学科研究首先要打好基础,井从中得知了古代造园名著如《长物志》、《园冶》、《闲情偶寄》等。我便登门求教,请汪雪楣、王蔚柏、张钧成三位先生给我们讲了三次《园冶》,这才感到有点眉日。我又问老先生,园林最难学的是什么,答曰,“假山”。我便学习传统假山理法,考察假山园,向“山子张”等山石师傅学习假山工程。没钱买山石,我便到处拣砂姜,甚至到锅炉房拣与湖石相近的煤渣,到处买上水石和收集小石头,借以学习和研究。我为了“外师造化”而踏察了三山五岳等风景名胜,从实际中进一步积累了知识。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成立园林学会,我撰写了第一篇论文《山石小品初探》,以实例论证“片山有致,寸石生情”,还特请我的老师孙筱祥先生为我题了论题。论文是由我自己画图并刻蜡纸油印的。可惜现在我已不存此文。这是研究工作之始,从此我走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我爱好的是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和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尝试着逐渐认识、逐渐熟悉、逐渐深入,最后企图找出点什么传统理论来。那时只是朦胧之想,但方向已然确定了。<br/> 我从小就精力旺盛,无以排遣,便到处游逛,到重庆山城小镇茶馆里听人评理、解怨媾和;看老人喝茶抽叶子烟自得其乐的神态;欣赏豆浆油条店开张时挂的“开堂”的木牌子。晚上去听书,我发觉真有趣,说书人语言生动,表情丰富,简直是独角戏。然后就是模仿:天天写毛笔字“开堂”的颜体,放声学唱京剧,用草纸卷起来学大人抽烟,追狗抓虫无所不为。归根结底就是寻找“日涉成趣,永钻不透”的志趣。我逐渐认识到祖国的山河太美了,中国人的艺术太美了,它令我不仅欣赏,学之终生也学不完。我太爱中国了,因生在中国而感到幸福。尽管儿时的家庭环境并不怎么好,但学文化并不一定都要花钱。这也是我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根源。<br/> 积累了数千年的文化,谁能识其全,并投以毕生精力,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京剧、书法、篆刻、烹调、中医、方言,我所喜欢的只能归结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有个总纲,这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舰——天人合一。现在看来它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兼于人,看宇宙的立脚点都是基于此。人不过是自然之中的一员,也足唯一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一员,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人尊重自然,文字创造反映出“一人为大, 一大为天”。自然是最大的,我们臣服并与之协调,以求“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从美学看,管子所言“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极是!所以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从美学方面总结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br/> 知晓我是怎样一个人,爱追求什么,便会理解我如何发展而来和为什么要如此写论文。我要感谢生养我的父母、传道授业的老师和致力我论文集的一切朋友。诚望大家批评指正。<br/> 书中所录图片人多来自于老师、朋友之手稿,为保持其原汁原味未对其中的繁体字、古代计量单位等进行修改。<br/> 由于文集是1979-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文章,年代已久,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方面都与今天的认识及观点有一定出入,在阅读过程中可供参考。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