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专著- 职教理论、研究、规范及标准 |
---|---|
ISBN | 978-7-5618-7846-0 |
开放标志 | |
尺寸 | 异16 |
字数 | 496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冯骥才 |
印次 | 1印 |
版次 | 1版 |
定价 | 106.00 |
印张 | 37.25 |
包装 | 精装 |
出版日期 | 2024-10-01 |
印刷日期 | 2024-10-01 |
PV | |
Base_PV | |
页数 | 596 |
购买地址 |
本书是2023年10月在天津大学举办的“新时代·新学科·新使命”非遗学国际学术论坛优秀论文成果集。由冯骥才先生担纲主编,囊括了30余位国内外非遗研究领域权威学者对于非遗学的新思考。其中包含了非遗学原理、学科建设路径、非遗学知识论、方法论等,文集思想深刻,视角多元,内容丰富,是非遗学不可绕过的重要读本。本书是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家智慧的结晶,对于推动我国非遗学的建立,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价值。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五十余种。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